有一說,Ken Loach是英國的良心。Ken Loach拍紀錄片或是劇情片在在用寫實手法表現英國社會-底層社會與勞工階級的生活,對於一個會實際行動實現想法甚至去因此參與遊行的人來說,我很尊敬。
Ae Fond Kiss地點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這一次他的主題是巴基斯坦裔英國男人(回教)和愛爾蘭女教師(天主教)遭反對的戀情,衝突點在於種族、信仰差異、生活文化的差異。在英國待過幾年的我深有感觸,因為這的確是存在著且相當一般的社會問題(國家問題或移民問題也許)。
討論的議題其實是嚴肅的,但他用一種溫馨的方式與節奏表現,看的人完全明白感受這些感情上的衝突與壓力,卻不造成負擔,在最後他還是喜劇收場讓人感到人生也許真的存在著小小開心的希望。
我想起在英國時,曾經有2位同是印度裔的朋友,一個學醫一個學法,家庭背景皆相當好,仍然因為宗教信仰不同,遭受雙方家庭及家庭背後的社團力量反對,交往過程相當痛苦掙扎,他們現在如何我不知道.. 當時感覺你以為同一種族不會有民族性種族性問題,不,那是我們認識得太少,這世界上也許有一群人10幾歲就相親結婚,出門一定要戴頭紗不能隨便讓人看見真面目,但是他們不見得是相容的同一群人,大概也就是那個時候,我感受到宗教或是民族文化對一個人或是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國家的影響力。
heys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這次看電影
今年的金馬,許久不見的大師名導都重現江湖,高達、雷奈、侯麥、夏布洛、荷索、溫德斯、肯洛區、彼得格林納威、阿特曼、伍迪艾倫、賈木許……一字排開,全是六、七○年代橫行至今的狠角色,當年法國新浪潮、德國新電影的健將們,又再度以影會友,套比利大哥說的話,她們居然還活著..喵! 為了身體力行鼓勵這些老人,造成15片的結局....你們能不能不要偷偷說好要這樣害小電影迷呢?
不過,由於年事已高,拒絕再看阿巴斯的唸個不停、Werner Herzog或是Peter Greenaway (我沒辦法早起參與達賴喇嘛冠頂法會或是被Greenaway搞的神經緊張),連看似玄疑但似乎沉重的Claude Chabrol也不想沾邊(雖然我還是瞻仰了高達大老..)
目前,看完Jarmusch跟Ken Loach讓我感到很開心,尤其後者,容我下回在跟大家分享.. 只是 我這樣東挑西檢爲什麼還有15部...阿們!!
heys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imdb.com/title/tt0360845/
法國電影新浪潮的代表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曾在一次訪問中提到,他期許他的電影猶如槍砲一樣的力量…他用他的電影進行一場革命...
沒錯..在電影裡,這次他分成地獄-救贖-天堂3個偉大的部分,他對時間不停的感嘆發問,檢視人生的最後片刻:青春的、勇氣的、思想的、記憶的、熱愛的、沉默的、歷史的、恐懼的、永恆的,穿越時空地思考人文歷史。一如往常。
當我看到左前方黑暗中寫著筆記的年輕男同學時,我想起10年前的我。
我不感到這是一個故事-對於imdb的分類相當懷疑,我覺得高達在寫一篇文章或是做一個思想影像化的紀錄...
我只能說,30歲的我與高達無緣。20歲的我可能會在看電影的時候不斷思考為何第一段用鋼琴-第二段用弦樂-第三段用交響+環境+...為何影像+空間+聲音的運用是這樣..音樂與符號之間的關係是為什麼.代表什麼意義...然後覺得如同寫論文似的表現他的想法的高達是多麼哲學.電影的語言在他手中可以如此精準表達出他的人文關懷、中心思想進而影響人心。但經歷過生活的30歲的現在,我開始坦然面對既然中途依舊睡著了10分鐘,這表示,不,真的不是難懂或是累,而是,我與高達真的無緣,對於戰爭與和平與人之間的關係等等,這些都離我太遠,只是一段偷窺或是生活小片段就拍成一整部電影的小品也許比較適合我,你知道..碎碎念的義大利人或者是大驚小怪的一件生活小事或是王家衛說的這年頭能談的也只有的愛情... 也許,我落俗套了。阿門!
最大的收穫,看完電影散場時撿到sigi一直在找的朋友phil...
完成了1/15,還有14場等著我,阿門!!
heys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tegory: |
Movies |
Genre: |
Romance |
http://multiply.com/mail/message/heysu:polls:1?last_read=1099553179
被毀約3次以後,感覺自己跟2046的奇妙緣分→於是自己去看了
如果要我回味故事的細節與架構→我辦不到
我所有的只是感覺→
不知不覺、慾望與傷感、想盼與等待、疑惑與猶疑、悲傷的感覺→愛情的感覺
我想再看一次→確定我對2046的感覺
同時不由自主的反覆聽著all about lily chou-chou (岩井俊二青春電幻物語)的原聲帶
Details: 2004, China, Sci-fi/Romance, 123 mins, Dir: Kar-wai Wong
With: Gong Li, Maggie Cheung, Tony Leung
Summary: A reverie on memory and regret, refracted through a serial womaniser's experiences with four different women. There are three stories, each adapted from western operas: Madame Butterfly, Carmen and Tannhauser.
heys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tegory: |
Movies |
Genre: |
Comedy |
2002.03.14 (在今天看到7952同學網站回到班網回顧時發現自己留下的紀錄)
我最近去看了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特映場,覺得物超所值,尤其是在只花了交通費的情況下。
故事很簡單,是關於一個女孩因偶然發生的事件而決心改變他人命運的的故事。 當然,這個女孩絕非一般所見的鄰家女孩。這世界上很少人會偽裝自己有心臟病,且成功逃避正式教育,然後發現四十年前某個小男孩的聚寶盒,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物歸原主,然後決定自己一生的志業是從此行俠仗義,幫助身邊的人,解決生命中的缺憾。奧黛莉朵杜,這位故事主人翁,古靈精怪的大眼睛,巧妙的引領觀眾進入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一個溫暖充滿奇想的世界。
在看完電影後,我有股衝動很想訪問導演是不是受到一些華文世界的影響,我也自問,不能說是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而是這也證明不論種族國家,人的某些習性都是相似的,所以在台灣發生的事,在法國或是冰島也有可能會發生,這也是電影的魔力之一,不論語言地點表象上的不同,能感動觀眾的東西是相同的。
有一些片段是我記憶比較深刻的:
1. 一開始介紹與艾蜜莉有關人士的各種特殊辟好,如艾蜜莉父親的擦鞋,母親的擦地。相信很多人都會或多或少有不同或相似的偏好,不瞞你說,我也是酷愛擦地板的人,非常能夠感受艾蜜莉媽媽的狀況。 (同赴電影的朋友則不小心有擦鞋的嗜好..)
2. 艾蜜莉母親的不幸死法,令我不得不懷疑導演是不是知道賣燒肉粽的故事
3. 艾蜜莉偷偷進入蔬果店老闆的家,令我想起王菲在重慶森林的夢遊,尤其是放藥進酒瓶那一段
heys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